近,一款日本網(wǎng)友瘋玩的測試趣圖在網(wǎng)絡上走紅,用食指連接下巴和鼻子后,如果嘴巴還會碰到食指,那就代表長得丑,反之則是美人。
多人都在網(wǎng)上曬出了測試圖,就連張歆藝、韓雪等演藝圈的女明星也加入了自測隊伍。不過,根據(jù)微博上大家測試的情況來看,大約只有1600人通過了這個小測試,他們的特點是,鼻子挺下巴翹。
這種在網(wǎng)絡上瘋傳的自測方式到底靠不靠譜?記者專門咨詢了杭州整形醫(yī)院主任醫(yī)師、院長譚曉燕。
商報記者 屠雁飛 刊登于2014年4月29日《每日商報·健康周刊·美人計》
1/ 譚曉燕將“審美平面”引入整形術前設計
譚院長的白大褂口袋里,每天都裝著幾十張照片,照片上的主人公都是她精心挑選過的明星,各種各樣形狀不一、精致的五官,成為她和求美者生動溝通的步。
“網(wǎng)上流傳的測試法主要是針對側面觀的時候鼻尖、唇珠和下頜三個部位是否協(xié)調。其實,早在1961年,就被美國的口腔科醫(yī)生提出來了。它有一個‘學名’叫審美平面。”譚院長介紹說,鼻前點和頦前點,拉一條線。這條線到鼻下點、上唇點、下唇點、唇溝這四個關鍵點的距離,有一定的規(guī)律可循。
“我們對100個中國的美貌女性進行測試。發(fā)現(xiàn)美貌人群的審美平面到這四個點的距離比是,10∶2∶1∶5。”
譚院長發(fā)現(xiàn),參照審美平面可以使鼻子和整個面部結構達到和諧效果,她在國內率先將其引入整形美容術前設計。
過去,為了達到這樣的審美標準,往往是對嘴巴、上下頜骨進行手術。手術不但要進行上下牙整形、還要動骨頭。
根據(jù)國內美貌女性審美平面的規(guī)律,譚曉燕在國內將“審美平面”引入整形術前設計,業(yè)內稱之為“譚氏法”。
什么是“譚氏法”?
譚曉燕自己總結說,就是參考審美平面,選取操作簡易的操作方法來調整。通過改動鼻子和下巴兩個基點,來調整鼻子、下巴和嘴巴這三者的比例。
以鼻子為例,多人一直認為五官中眼睛重要,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,其實,鼻子才是五官中的“標志性建筑”,印象的好壞,取決于鼻子是否精致。
鼻子有6個亞單位:鼻頭、鼻背、鼻尖、鼻翼、鼻小柱和軟組織三角,每一個亞單位有缺陷都會影響鼻部整體效果。臉要好看,不但鼻部幾個亞單位之間要和諧,鼻部和面部也要和諧。像早前那種簡單的墊鼻梁早已經OUT了。鼻部涉及多個鼻部亞單位,這就需要一個參考體系。
“跟過去的整形方式相比,恢復時間上更短,只要兩周就可以搞定,并且創(chuàng)傷也要小多。”譚曉燕總結。
2/ 不是下巴越突就越好“鞋拔子臉”就不美
“美丑鑒別法”躥紅后,被不少網(wǎng)友吐槽。有人專門找來了歷史上朱元璋的照片。根據(jù)歷史記載,明太祖朱元璋長了一張“鞋拔子臉”,嘴巴根本夠不到下巴與鼻尖連接的那條線。
按照這個測法,“鞋拔子臉”也成了美男子。但這個結果跟正常的審美觀,相差太遠。
那么,按照“審美平面”的規(guī)律來看,是不是下巴越突出就越美呢?
譚院長給出了否定的答案。
柔美的下巴能流露女性嬌俏特質,下巴的美觀與否會影響面部的整體協(xié)調和美觀,精致的下巴能夠突顯臉部的輪廓,增強立體感。多東方人因為臉下部的輪廓不明顯而顯得面部看起來較圓,無法形成審美平面的比例。
譚院長說,東方人的下巴往往比較短,再加上東方人鼻梁普遍較低,假如在增高鼻梁時不考慮下巴的形狀,容易造成,鼻子變高的同時使下巴看起來比原來的更小,或者下巴后縮的情況。
“其實,除了審美平面之外,還要參考一條基準線,就是頦部(下巴)突點不能額頭突出的點。同時符合了審美平面和這條基準線的五官,從視覺上看,才會有一種協(xié)調的感覺。從美術的角度來講這樣的臉有立體感并且層次分明,是比較的標準比例。”
后,譚院長說,臉的下半部非常重要。一張臉的漂亮程度,大約有60%—70%是由審美平面來決定的。有的人五官漂亮,但組合在一起并不協(xié)調。有的人五官不是非常出眾,但整體組合在一起,卻非常順眼。
3/ 除了“審美平面”,還有哪些靠譜的自測法
除了網(wǎng)上流行的“美丑鑒別法”,其實在醫(yī)美行業(yè),還有一些更靠譜的自測方法,讓你在家就能鑒別自己的五官過不過關了。
比如,耳熟能詳?shù)?ldquo;比例”法。在我們求學階段,就已經對分割點有所學習和了解。把一條線段分割為兩部分,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之比等于另一部分與這部分之比。用臉長除以臉寬,比值約等于1.6的人更好看,這正是所謂的“比例”;此外,我們耳朵的長度應該等于鼻子的長度。
另一個是由中國古代畫家畫人像時總結出來的“三庭五眼”。也就是說上庭、中庭、下庭應該是三等分的,“五眼”的意思是,從眼角到眼尾的距離,剛好是臉部縱向的五分之一。